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Miis Horus scope新產品實戰分享

跟這支新耳鏡相處了大約2週的時間,拍照、開機的反應速度很快,所以我可以整節診都不去用到傳統的耳鏡。
今天最後的軟體功能終於確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選單的功能。
這是拍照的時候,照相機的圖示顯示現在是拍照功能,1B是亮度,亮度共有10段調整,我個人認為4B的時候拍耳膜正好。9B或10B是拍喉嚨專用的模式。在拍照模式時其實最常會用到的就是亮度調整,所以按螢幕下方的左右觸控鍵就可以直覺的選亮度。要拍喉嚨時不用按9下跳10B,只要按右鍵1秒鐘即可。關機再開時亮度會維持在原設定值。
X1是現在的放大倍率。下面是時間和日期。

拍攝時第二常用的就是數位變焦,當我們看小Baby的時候用小口徑耳套和看皮膚的時候就可以用到這個功能。
按中間的manu鍵就可以快速切換。
目前這張相片是一倍



再按一下就是2倍

再按一下就是4倍,選定喜歡的倍數後再按拍照鍵跳回來就可以繼續拍照。
 
 
數位變焦有甚麼差別呢?
 
我用我的指紋自拍來說明,上面這張是一倍拍指紋。
 

上面這張是4倍。
如果是用小耳套的話,就是可以把小耳套的視野放大到全螢幕。

 
再來比較重要的就是影片拍攝功能,進入選單第三個選項可以選擇要拍照或是影片模式。
這麼小支影片功能會很寒酸嗎?
他的影片功能有追上iPhone 6啦,因為是4:3所以是1440*1080,跟Full HD一樣高度是1080啦。
不用接電腦就可以有播放、暫停、快轉、倒退的功能。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耳鏡的故事(四):最終進化

回想在醫院的時候,小兒科醫師在查房的時候口袋總是會放一隻耳鏡,最常見的還是Heine mini系列的,因為太重的耳鏡會增加醫師服的口袋的負擔。

晉弘的工程師在研發了Horus Scope之後開始構思一個輕薄短小,功能強大,而且改變耳鏡歷史的產品,讓全世界的醫師在想到數位耳鏡的時候就會想到Miis,就像我們現在想到傳統光學耳鏡就會想到Welchallyn和Heine一樣,而這支夢幻耳鏡現在出現了。放眼世界我還真的沒看過一支數位耳鏡可以取代Heine Mini系列,如今我覺得它是可以同時取代口袋裡的Heine mini和桌上的MacroView的產品。




1.看得更清楚:
一個好的光學器材,解像力一定是最重要的,看不清楚一切枉然。在我的使用經驗中,Welchallyn 的MacroView是傳統耳鏡解像力最好的,但人眼的放大倍率畢竟有限,有些細小的病灶用眼睛對著視窗看還是看不清楚。數位耳鏡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影像放大看,甚至拍下來傳到電腦螢幕看,在我每天的使用中可以確定HorusScope的解像力比MacroView更好,可以看得更清楚,所以我把它當成看不清楚時進一步確認用。有時候用光學耳鏡只能看出耳膜紅紅的,用數位耳鏡放大後可以進一步看到耳膜內的氣泡、液氣界面,對診斷很有幫助,也能讓患者對病情一目了然。
硬體規格上,這支耳鏡拍出來不論是相或是影片都是1440*1080。不像很多產品都只有30萬畫素。

2.一鏡到底成為可能:
過去我無法用數位耳鏡取代傳統耳鏡的主要原因是開機時間過久,這次新的耳鏡有全新的界面設計和硬體構造,開機只需要2秒鐘,而且前一代要看喉嚨的時候還要有換鏡頭的動作,現在這隻耳鏡藉由全新設計的鏡頭可以用同一個鏡頭就滿足觀察耳朵、喉嚨和皮膚,所以每個患者從坐下開始,看雙側耳朵,和看喉嚨的動作都可以一次完成包含拍照和解說,不用像過去的我受限於開機速度必須先用傳統耳鏡開始看,不確定的再慢慢等開機。按鍵切換的速度和影像呈現的比原來的Horus更快,可以得到更好的滿意度。看喉頭的時候可以直接當手電筒使用,少帶一支手電筒。

3.更輕巧:
這隻耳鏡整體設計更輕,可以放在口袋裡帶走,充一次電可以用一天以上,不用像傳統耳鏡常在換電池把手。雖然螢幕比可換鏡頭的耳鏡還小,但因為是去掉黑邊的關係,實際上在螢幕上看到的大小是相同的。充電是採用隨處可見的mini USB,傳輸檔案的時候就可以順便充電。

5.使用方便:拍完之後只要將USB接上,電腦畫面就會出現資料夾的圖示(就像插上隨身碟),就可以快速的把影像抓到電腦中。目前我是配合診所軟體公司加購的軟體,可以立即將影像歸入患者病歷,每次看診可以比對。

4.更經濟:
這支耳鏡可以取代MacroView+Digital MacroView+鋰電池握把+DermatoScope+LED燈泡組。
這樣有沒有比較經濟呢?

這支耳鏡也有打氣孔的設計

基本上只要會按藍色拍攝鍵就可以了

灰色的是對焦轉盤,這支的對焦速度快很多。

這是選單畫面。這支耳鏡除了可以用小螢幕看外,也有不經電腦直出到大螢幕的功能。

當我們用比較小的耳套看小嬰兒的時候會有視野很小的情況,這支耳鏡還新增數位變焦的功能讓影像更大更清楚。

大小比一比


大個子與小個子。
實拍耳膜
 
實拍咽喉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耳鏡的故事(三)

大家對光學產品的印象都還停留在日本和德國的大廠,其實台灣有很多公司都在做相機的代工,本身光學的實力就不差。在我接觸到晉弘科技之前我其實也看過其他台灣廠商做的數位耳鏡產品,我所謂的數位耳鏡就是像數位相機一樣,可以拍照,可以錄影,上面有個螢幕長得跟數位相機差不多。不過以前市面上的產品都只有30萬畫素,又不能對焦,只看得到耳膜,細節又看不清楚,一隻又要4萬塊,讓人一點想買的欲望都沒有。所以後來我就買了Welchallyn的digital macroview。那是在之前我覺得還上的了檯面的產品。

就在有一天看診的時候有˙患者跟我說他們公司在做耳鏡,問我要不要參考看看。


我一看,驚為天人,解決了我所有的問題。
1.200萬畫素,可照相,可錄影。
2.可以變焦。
3.上面直接有螢幕,不用接電腦。直接靠充電座充電和傳影像,不用充電座直接接mini USB也可以。
4.可換鏡頭讓這隻耳鏡不再只是耳鏡,他可以換口咽鏡,可以拍口腔潰瘍,扁桃腺發炎,腸病毒的破洞給家長看,跟家長解釋,甚至印出來給老師。口咽鏡也可以直接當照相機用。
皮膚鏡可以放大皮膚的紋理和病灶,看病毒疣等等,我的Hiene mini3000皮膚鏡就買了1萬多,3.5V的皮膚鏡梗是天價貴到買不下手。更神奇的是眼底鏡,換上眼底鏡之後就變成眼底照相機能拍眼底。


從此花了我好幾萬買的digital MacroView就沒再開機過了。晉弘的這隻耳鏡成了我最好的幫手,任何患者看不到的耳內和口腔病灶我都可以拍下來跟患者解釋。


這耳鏡有多好?
1.他可以看得比MacroView還清楚,我都拿他來做二次確認。雖然MacroView可以對焦,但畢竟看到的影像還是太小,這支耳鏡可以把影像放得很大,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耳膜上的中耳積水泡泡、小破洞、甚至是中耳炎在邊緣的一點點積膿。有時候人眼用耳鏡看不清楚的耳內異物用他照相後都可以確實的知道是甚麼,診斷可以更準確。
2.患者如果有腸病毒,我們常拍下來給爸媽看。在這些使用的過程我也發現一個神奇的地方,有時候相片的對比會比人眼看到的還清楚。在拍腸病的的口腔粘麼的時候,有時候我眼睛只看到2-3個小紅點,但相機拍出來的紅點卻更多,有的時候診斷還模擬兩可的時候可以幫助診斷。
本來我只有在一樓的診間有一知這樣的耳鏡,為了讓所有患者都有相同的品質,
晉弘科技很慷慨的也幫忙我在2樓也放了一隻。

 可拆換鏡頭,有沒有很像單眼相機?

這是換上口腔鏡的樣子,其實加上這個鏡頭不只可以拍口腔,跟一般數位相機一樣什麼都能拍。

詳細資訊可以上晉弘公司的網站看
台灣買得到的耳鏡我大概都看過了,我敢說這隻是目前世界獨強。

不過故事還有後續進展
詳情請看
耳鏡的故事(四)








耳鏡的故事(二)

耳鏡的功用就是要把耳膜看清楚。
我相信大家拿起耳鏡的時候都跟我有一樣的困擾:這到底有沒有中耳炎?耳朵裡面有沒有積水?有沒有泡泡?是不是有液氣的介面?耳朵裡面的異物是甚麼?耳膜上到底有沒有破洞?
這時候看清楚就很重要了。如果你有用過不能對焦的望遠鏡或是相機應該會覺得對焦不清楚的話影像常糊糊的,根本看不清楚。
第一篇那兩支耳鏡整個光學構造只有一片放大鏡,所以時常看不清楚。尤其用慣可變焦的耳鏡後實在無法接受那樣的耳鏡看出來的品質。
所以我診所開業的時候選用的就是Welchallyn的頂級可變焦電耳鏡加上鋰電池握把,整體來說輕很多,而且看得很清楚。


這隻就是我現在用的主力,Welchallyn MacroView Otoscope,他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一個轉輪可以對焦,這個耳鏡頭可以採用Welchallyn既有的各種電池把手,但配上理電池充電把手還是最輕巧好用的。它也可以接打氣球。


這樣的耳鏡有個很貴的耗材,就是他的燈泡,光色非常漂亮,亮度很夠,但很容易產熱與耗電,經驗上一年大概要換掉一顆。還好他現在有LED燈泡可以選購,比較省電,比較不會熱,以延長每次電池把手充飽電的使用時間,而且保固7年,但價錢也是7倍。缺點是光色沒有原本的燈泡漂亮。
燈泡有多貴呢?傳統的一顆要800塊,LED的大約4000塊。
這支耳鏡加鋰電把手應該是要2萬多。

這支耳鏡太好用了我有兩隻。

臨床上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就是耳鏡只有醫生看得到,病患和家屬看不到。
像是:
你的耳膜破掉了、你的耳朵有黴菌、你的中耳發炎了、你的耳朵被耳屎塞住了、你的外耳道已經發炎不要再摳了。這樣的問題再傳統耳鏡無法眼見為憑很難跟患者溝通。
有一次有個小孩的媽媽一直希望我幫小朋友清耳垢,但我很確定耳朵裡面是沒有耳垢的卻又無法證明,於是我又買了Welchallyn didital MacroView這款耳鏡。從此我就可以在電腦螢幕上show出患者耳朵內的樣子。


這款耳鏡基本上跟MacroView相同,只是沒有觀景窗,後面有拍照和錄影的按鈕,150萬畫素。一樣可以配合舊有的耳套和電池把,也一樣需要換燈泡。
拍攝的電源來自電腦的USB,需要灌驅動程式在電腦上才可以看,也只能在電腦螢幕上觀看。
這個耳鏡使用比較不方便的就是要牽著很長的線,每次使用的時候都要接很長的USB,跳開桌面的看診程式,打開應用程式,才看得到畫面。如果患者和電腦螢幕在不同邊就很不方便了。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相見恨晚的新歡,我就再也沒有使用過了。目前還靜靜的躺在我的抽屜裡面,有人要嗎?

這個頭要多少錢?我印象中也是好幾萬。

待續,請見耳鏡的故事(三)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耳鏡的故事(一)


電耳鏡是家醫科、耳鼻喉科、小兒科、神經內科看診不可或缺的重要診斷工具。
中耳炎、中耳積水、外耳道發炎、耳黴菌都需要耳鏡來做診斷。8年前我的女兒出生我幫自己在家裡買了第一支耳鏡,Heine mini 2000。後來一直到開業,好像別人在玩相機、玩音響一樣,追求品質讓我的耳鏡有10支之多,其中包含了Welchallyn可變焦耳鏡,可拍照錄影的耳鏡治療時專用的Welchallyn手術用耳鏡和Heine Beta 200這兩支名牌頂級耳鏡我都有。
這支就是我的第一支耳鏡:光纖版本的Heine mini 2000,這隻耳鏡最近頭脫膠掉下來了。

他沒有附毛刷喔,它的頭的蓋子掉了,旁邊那圈毛就是光纖,他靠光纖把光傳到孔的週圍。
這種耳鏡的優點就是輕便,只要2顆三號電池就可以用,而且可以翻開放大鏡做簡單的處置。
缺點就是因為只有一片簡單的放大鏡,所以有時候會看不清楚。Mini 2000現在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mini 3000。
Mini 3000我也有,不過不是耳鏡,我的是皮膚鏡。

下面這隻是Heine的Beta 200,這支耳鏡是前任最高級的耳鏡。現在在我家取代mini 2000。


在這支耳鏡上可以見到頂級的德國工藝。
耳鏡本身的加工和表面處理十分細緻,電池把我也是選用頂級的鋰電握把。不過重量依然很重。重量很重很適合一天沒看幾個患者的醫師,一天多看個幾個人,手就廢掉了。


構造簡單,所有的光學構造只有一片放大鏡,而這也是最大的缺點,也就是為什麼他現在躺在我家沒有在診所為民服務的原因,就是解像力太差,根本看不清楚。雖然可以打開鏡片,但管徑很小,所以也沒辦法伸器械去做甚麼處置。

其實Welchallyn也有不可變焦的耳鏡,而且價錢便宜很多。當初費盡千辛萬苦買這隻只是為了一個無聊的理由,就是想拿兩個最大品牌的頂級耳鏡PK一下。最後當然是Welchallyn勝出,因為他的可變焦耳鏡不但成像清楚,而且重量很輕,目前是我診所看診的主力之一。

請期待耳鏡的故事第二集。